芯片荒愈演愈烈,早備貨,早布局
曾幾何時,高科技產品與低科技產品涇渭分明。但自打“智能”開始風靡,小到日常使用的電動牙刷,大到太空中的衛星,幾乎所有用電的產品,都變得智能化起來。甚至很多產品內部的芯片數量,遠超人們的想象。
比如汽車,90年代,一臺高檔車里邊大約有7~30個芯片。而到了現在,一臺普通車包含的芯片高達1300個左右,其中僅德州儀器一家出產的芯片,就在其中占比較大份額。豪華車就更不用說了,其使用芯片的數量可達到驚人的數千枚之多。
從這一點,你就能意識到,芯片對于汽車、手機、電腦,乃至我們使用的幾乎所有電子設備,究竟有多重要。正因其不可或缺,2020年底開始的這一波缺芯和漲價潮,你就可以想象,其影響有多么嚴重。

芯片為何短缺,從而導致價格飛漲?
要知道,芯片行業通常是提前生產。什么意思?就是說當季的芯片產能,不是為當季需求備貨,而是為未來需求做準備。“缺芯”之前,提前期一般以周來計,而現在卻要以年計算,甚至12~15個月。造成這一局面,主要是因為多重市場因素導致的供需矛盾。
首先,我們看市場需求,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:
1)市場誤判。疫情發生后,業內普遍預計客戶和供應商會減少支出,從而導致商機萎縮,進而減少了芯片和最終產品的產能供應。
2)安全需求激增。疫情全球大流行,激發了醫療機構、普通消費者等,對于醫療和保健產品(設備)的需求倍速增長。

3)作業需求暴增。疫情期間,居家辦公和線上授課,導致全球PC、Pad庫存幾乎消化一空。此外,家電、家庭影音、游戲機及其它商品,還有汽車消費需求,統統迎來大幅增長。
4)新技術需求。如今,包括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車、云計算和5G網絡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,使得其所需的芯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,而且呈現持續攀升的態勢。
以上,就是芯片需求暴增的主要因素。接下來,我們再看供應,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制約。
1)疫情。疫情全球大流行,幾乎在一時之間令全球按下暫停鍵,其導致各行各業被迫停工停產,產能驟減的同時,供應鏈發生問題或中斷幾乎是必然的。
2)氣候。變化莫測的氣候轉化為各種自然災害,比如洪水、寒潮和火災,還有次生災害如停電等,所有這些負面事件,都極大影響芯片及電子產品的供應鏈。
3)戰爭。俄烏戰爭的爆發,致使全球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普遍暴漲,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危機。

4)原材料緊缺。上游晶圓代工廠建造成本高,更重要的是周期長,一般要兩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形成有效產能。而現有晶圓代工廠已經是滿負荷生產,想要提高產能滿足更多需求,非常困難。
綜上分析,當前的芯片危機并非僅僅是短缺,而是需求與供應兩端的極度失衡,從而導致的價格飛漲。以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廠商德州儀器為例,他們生產的芯片涵蓋了幾乎所有制造產業,電子產品、汽車、通信、工業智能等,個個都少不了。需求增長、供應吃緊之下,部分芯片的價格甚至上漲百倍不止。可即便如此,一些制造業客戶為保障生產,被迫承受暴漲的芯片價格,也依然是一“芯”難求。
對于眾多產業的制造商來說,這還不是最痛苦的。最刺痛神經的是,基于上述的一系列現實分析,這個問題不會在數周或數月得到解決,“缺芯與漲價”或許還會伴隨多年。而當前因“缺芯和漲價”引發的車企停產,很可能也只是制造產業的冰山一角。因此,為應對當前的危機,眾多制造商也唯有抓緊備貨布局,別無它途,爭取能撐到芯片供需失衡結束的一天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以上作品內容(包括在內的視頻、圖片或音頻)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“大風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,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:zhangkai@cgbtek.com